李仕春:保研压倒考研有破冰意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10 12:12:00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7月8日,北京大学公布2008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在所有招生名额中,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数量占到计划数的50%至80%。这一政策让很多来自普通高校想报考北大研究生的学生感觉“很不公平”。北大表示,这么做是依照导师的意见。(7月9日《北京晨报》)

  我还是愿意为北大“保研”压倒“考研”投上赞成的一票。这对于弥足珍贵的研究生教育,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破冰意义。

  同承载学历教育使命、讲求“学分万岁”的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呼唤的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它不单纯是一项技术活,更多考验的是学子们的耐力与可持续学力。如果把这样的“宝”压在一张研究生入学试卷上,充其量不过是高考行为的重新复制,不仅会导致与本质意义上的研究生称谓不相匹配,还造成了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浪费。

  将这样的遴选权利下派给一些高校,让这些高校“量体裁衣”,运用综合测评的方法予以保送,显然有助于减少单纯考试方法的偶然性、投机性。同样,这种更多关注过程性学力的遴选导向,对于那些把考试作为救命稻草,把获取文凭作为镀金手段,却对自身基础学科放任自流的一些本科生而言,更具有当头棒喝的纠偏效应。

  而舆论之所以哗然,恐怕更多是基于对当下保送政策不透明,缺乏监督的质疑,但从报道中“在长期的研究生招收培养中,学校特别是一线的研究生导师发现,保送来的学生比凭考试考进来的学生‘水平更高,更愿意专心做学问’”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可以看出,当下的保送生并非外界猜测的“豆腐渣工程”,拥有保送资格的一些院校也在慎用保送权力,保送机制已经趋于完善,由此带来的是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充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