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研骤然“降温”的理性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报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5 12:01:00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已经结束,2日,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了考生报名情况,全省共有12.8万人进行了现场确认,人数比去年减少8220人,降幅为6%。另据省招生考试院统计,全国范围内报考我省34所招生单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为5.68万人,比去年减少8746人,降幅为13.3%。( 12月4日《青岛早报》)考研人数的骤然下降必然有它的内在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滥发文凭:使研究生学历的公信度下降

  有人说:“高校像只筐,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统统往里装。”当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也成为高校创收的主要途径,有些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为了招揽生源,有些高校,已经是来者不拒,不管分数高低,不管是否符合条件,不管考生素质如何,统统接收,只要愿意出钱。名为扩招,实为滥招、乱招。把正规招收的名额控制得很小,把扩招的名额放得很大,分数放得很低。而且从2006年起国家规定: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就可以报考研究生,而在此之前的报考条件里,规定大专毕业必须达到相应的年限才可报考。说明研究生什么人都有机会考,都能考上,再加上在职考研、党校考研鱼目混珠,研究生文凭泛滥成灾,使硕士学历的公信度下降,这对重点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是不公平的。

  就业艰难:其他人抢占了硕士们预期工作的好位置

  “学而优则仕”许多研究生考研的初衷就是找更好的工作谋求更高的位置,现在,研究生总体就业趋向困难的过程中,也有少部分人并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其原因并不在于其自身竞争优势而在于其拥有的各种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是由于腐败与寻租造成的。一些人通过权力寻租以为子女亲属等提供就业的便利,或者是接受金钱等贿赂为某些大学生就业提供方便,这些情况的出现无形之中就挤占了原本研究生应该得到的就业岗位。于是,研究生就业也加入想办法、托关系、送礼等不正当行为,因此,对于无论是否有能力这样做的在读研究生的心理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心理失衡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例如:前年就曾出现研究生跪在某大学院长面前要求接纳他的事件,近几年,在读研究生退学找工作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就业艰难和就业不公对考研者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当然,研究生供过于求和专业不对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生存:无力购房结婚挫伤了读研者的信心

  研究生毕业大多在城市找工作,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房价对他们来说都是天文数字,更别说结婚了。一个硕士说,毕业后虽说是个小白领吧,暂且不说现在租的房子占去了1/5的花费,到市场上看一看,除了房子,其它的只有我想买,都可以买,也买的起——可是没有房子,我购买这些商品有意义吗?所以现在我越来越没有购物的兴趣,然而我又买不起房子,所以也暂时也结不了婚。当前城市的房价,对面临读研或在读研究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却又无能力正视的问题。

  社会意识:“金钱至上”使他们对前途充满困惑和无奈

  这些年来,高校的研究生由于受困于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意识,许多读研者在经济上一直只能扮演着“金钱的弃妇”的角色,他们不想向家人要钱,但生活的压力,就业的挫折,使他们增强了对金钱的渴望,现在有钱才能潇洒,有研究生的学历又会怎样,他们时常感到困惑与无奈。

  研究生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他们是未来社会的脊梁,同时又是城市生活的弱势群体,我认为国家应当像培养师范生一样,给予经济资助,进行适度宏观调控,注重质量,给予更高的地位,使他们安心读书,努力工作。 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