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首都高校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召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4 12:58:2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日,以“多元语境中的哲学教育与思想创新”为主题的首都高校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

  论坛上有人提出,研究生学习阶段不能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提高自身对哲学通识教育的认同感。哲学作为提供世界观的学说需要不断重新整合,在整合中需要形成“大哲学”的力量,培养具有真正眼光的哲学专业人才,甚至孕育出表达时代的哲学家。同时,论坛还强调了语言学习在哲学学习中的基础作用。

  关键是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北京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查晶、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副书记蒋广学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祝贺。

  张彦指出,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各领域都仍然具有指导作用。他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间,哲学学科要立足自身,既要敢于面对现实,又要沉静下来认真地思考问题,哲学学科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提供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以使哲学工作者安静地观察、思考。

  王仰麟认为本次论坛非常务实,为各学科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开了一个好头。他指出,当前研究生培养的最关键任务是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研究生同时要不断拓宽学术视野,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增强学术动力。他认为本次论坛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学术平台,不但可以交流检验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心得,而且可以在上述三方面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开幕式上,胡军作了题为《大学理念与思想创新》的主题演讲。他从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成材经历出发,系统阐发了他对现代大学精神、制度建设和青年学生成材道路的看法。他认为“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不是所谓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而是从学术自身特性出发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和模式的精辟概括。蔡元培以及以后的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校长傅斯年在办学的过程中,在其核心理念以及实际操作这两个层面上都是以学术为大学宗旨,以学术为教师、学生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核心,“为学问而学问”、“为学术而学术”。

  大学求学作为青年成长的一个阶段,有其特殊的任务和使命。在大学这个阶段,学习、吸收各项人类文化优秀成果,培养思考、研究能力,而不要过早地介入实际层面的操作。因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一生的,而不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所以青年学生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应在学校期间沉静下来,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思考能力。在胡军老师演讲结束之后,与会研究生就哲学学习、从事哲学的使命感,以及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与胡老师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交流。

  推动研究生学术旨趣

  记者了解到,参会的各高校向本论坛选报提交了大量论文,经论坛组委会评审,最后共有33篇论文入选参加了本次论坛。论文涵盖了东西方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围绕当前的理论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既有对经典的分析解读和哲学史研究,又有对核心、热点问题的剖析、批判,不仅涉及东西方传统哲学及现当代新思潮,而且关注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不仅有深入细致的学理分析和思想论辩,也回应、剖析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哲学角度理解并解释现实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杨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大学此次论坛的创意非常好。对于哲学学科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研究生学习经验的交流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哲学专业研究生在校阶段应加强使命感和迫切感,关注哲学问题时应体现哲学的时代功能。

  杨冬参加的是“汉语语境中的西方哲学”小组的讨论。该小组认为,研究生学习阶段不能满足作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提高自身对哲学通识教育的认同感。哲学作为提供世界观的学说需要不断重新整合,在整合中要形成“大哲学”的力量,培养具有长远眼光的哲学专业人才,甚至孕育出表达时代精神的哲学家。大家另一个积极讨论的话题是语言的学习在哲学学习中的基础作用。从与会同学的热烈讨论中,反映出中国学生对西方哲学的深入了解以及中西方思想差异的把握,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国内西方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核心问题。大家还对在学习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如何提出、解决我们自身的哲学问题以及加强各哲学领域之间的话语沟通,特别是为什么从事哲学、如何思考等哲学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论坛工作小组组长王征向记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专业小组的讨论情况。他们主要讨论如何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既有对马克思文献的文本分析,也有对马克思基本思想的阐释,同时很多论文都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探讨现实问题,对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哲学分析。

  而“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国哲学”小组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在而超越这一核心问题,对内圣外王这一传统思想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虑了传统思想如何在精神和实践这两个层面在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传统如何对现实产生直接和隐性的影响的问题,包括民间风俗、信仰作为传统思想的底层沉淀,使现实与传统不但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保持张力互相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