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博连读生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对2007年春季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港澳台入学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2007年港澳台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照
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公告
北京理工大学公告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北京理工大学 >> 文章正文
 >>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2)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2)
北京理工…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6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2)

--------------------------------------------------------------------------------


  435物理化学

  1.考试内容:

  ①热力学第一定律:功 热 内能可逆过程 焓 热容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 绝热过程 热化学;②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 熵 Clausius不等式 熵变的计算 Helmholtz自由能F和Gibbs自由能G 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热力学函数基本关系式 偏摩尔量 化学势 标准态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理想溶液 稀溶液的依数性 活度;③相平衡:相律单组分体系相图 Clausius-Clapeyron方程 两组分双液系相图及应用杠杆规则 精馏原理 两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形成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化合物、固溶体;④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 Vant Hoff等温方程 复相;化学平衡 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ant Hoff方程;⑤电解质溶液:Faraday定律 离子的电迁移 电导 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⑥可逆电池热力学及电极极化: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电池书写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电极的极化;⑦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特征、半衰期、几种典型复合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活化能。

  2.考试要求:

  ①系统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②熟练掌握有关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定律,并能进行正确应用和准确计算。

  3.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傅献彩等,1990. 436 教育管理学(一)

  1.考试内容:

  ①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及概念: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等等。②教育行政管理: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教育行政管理的手段、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教育政策法律以及有关的教育制度、学位制度;③学校管理:学校的组织形式和学校制度、校长的职责和素质、学校内部管理、学校与市场的关系。④教育管理实践的发展:国内外教育管理改革的新举措。⑤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问题:市场化教育改革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化、公平性问题,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公平性及其阻力,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问题。

  2.考试要求:

  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了解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②把握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能够建立基本的分析框架;

  ③正确解读教育改革中具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和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律。

  3.参考书目: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37无机化学(B)

  1、考试内容

  ①化学反应原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概念及应用。热力学的术语、基本概念和热化学的基本定律。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概念和计算。

  ②结构化学基础:氢原子结构和多电子原子结构的概念及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共价键的形成特征及键型;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和应用;键参数的意义;分子间力和氢键的形成条件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晶体分类和各种晶体的结构特征。价键理论在配合物中的应用。

  ③元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s区:s区元素的单质及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性质。p区:p区元素的特征;硼族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氮、磷及其它们的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和制备;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及过氧化氢制备方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制备;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和制备。d区:过渡元素的通性,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的特点及其与元素通性间的关系;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ⅠB,ⅡB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特点。

  2、考试要求

  ①化学反应原理

  了解: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反应速率理论;质子理论;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溶度积;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有关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酸碱、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位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及有关计算。

  ②结构化学基础

  了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电子云、穿透和屏蔽效应;键参数、原子半径、晶格能;分子间力和氢键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典型晶体的结构特征;能带理论的意义。

  掌握:量子数的概念;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电子排布规则与周期系;杂化轨道、s、 p、d轨道参与的杂化及分(离)子空间构型。

  ③元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了解:s区元素单质的性质;P区元素单质的性质。

  理解:d区元素的性质,特别是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性质。

  掌握:硼、碳、氮、氧、卤素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如硼氢化合物、硼的含氧化合物和卤化物;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卤化物;锡和铅的化合物;铵盐、硝酸盐,磷的氧化物、磷酸及盐;臭氧和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及它们相关的盐;硫代硫酸盐等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制备;卤化氢的性质及变化规则;铜、银、锌、铬、锰、铁等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

  439 材料科学基础

  1.考试内容:

  ①晶体学基础:a.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b.晶面与晶向指数,c.常见晶体结构及其几何特征。②固体的相结构:a.固溶体,b.金属间化合物,c.陶瓷中的相。③晶体缺陷:a.点缺陷,b.线缺陷,c.面缺陷。④凝固与结晶:a.结晶的基本规律与条件,b.晶核的形成,c.晶核的长大。⑤相图:a.相平衡与相律,b.二元相图,c.三元相图,d.相图的热力学解释。⑥固体中的扩散:a.扩散定律及其应用,b.扩散的微观机理,c.扩散的热力学理论,d.反应扩散,e.影响扩散的因素。⑦塑性变形:a.单晶体的塑性变形,b.多晶体的塑性变形,c.合金的塑性变形,d.冷变形的组织与性能,e.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⑧回复与再结晶:a.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b.回复,c.再结晶,d.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e.金属热变形。

  2.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胡庚祥、蔡珣主编

  441 机械设计

  1、考试内容:

  (1)绪论、(2)摩擦、磨损和润滑、(3)圆柱齿轮传动、(4)锥齿轮传动、(5)蜗杆传动、(6)带传动、(7)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8)轴毂连接、(9)轴、(10)滚动轴承、(11)滑动轴承、(12)联轴器与离合器、(13)密封。

  2、考试要求

  了解:机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设计一般步骤;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概念;各种机械传动型式的特点,材料选用原则及热处理方法,传动件的润滑及结构型式,V带传动的张紧装置;连接螺纹和传动螺纹的不同工作要求,螺纹主要参数和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轴毂连接的功能;轴的振动概念;滚动轴承的分类与特点;滑动轴承的类型与典型结构,轴瓦材料及结构。

  理解:载荷分析及应力分析;一般磨损过程,磨损的分类,润滑剂的主要性能指标和添加剂,润滑剂的选用原则;各典型零部件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概念;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各种轴毂连接型式的特点和应用;初步估算轴的直径,提高轴强度和刚度的方法;液体动压润滑基本方程;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及选用;密封的分类与选用。

  掌握:机械零件失效概念,机械零件设计原则;润滑状态的区分;传动件几何计算,受力分析,强度计算,设计参数选择原则,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和带的应力分析;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单个螺栓连接强度计算,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平键和花键连接的选用和强度计算;轴的分类,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设计计算,组合设计;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

  3、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王中发,1998

  443 控制工程基础

  1.考试内容

  ① 客观题(以选择、填空或回答问题为主)部分:控制工程基础理论及系统基本概念,其中主要包括反馈控制基本原理、数学模型、稳定性、过渡过程、稳态误差、频率特性、相对稳定性、系统校正等方面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

  ② 分析计算题: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简化: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的建立、框图简化等;

  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时域稳定性分析、频域稳定性分析、求解使系统稳定的参数等;

  过度过程分析:主要包括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和高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用频域参数分析过渡过程指标等;

  稳态误差分析:主要包括误差函数和稳态误差求解的一般方法、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和频率特性法求解稳态误差的方法等;

  系统校正:以串联校正为主。

  2.考试要求

  ①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应用领域、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拉普拉斯变换基本方法;

  ②理解:机电系统数学模型建立步骤和方法、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响应、线;

  形控制系统分析基本步骤和方法、控制系统校正的相关概念和主要方法;

  ③ 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及系统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稳定性、过渡过程、稳定误差、频率特性、相对稳定性等计算和分析的主要方法;综合应用。

  上述知识分析控制系统的方法。

  3.参考书目

  《控制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董景新等

  444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

  1.考试内容: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切削与磨削加工过程的基本现象、规律和方法;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和保证方法;工艺过程设计和机械加工中表面的位置精度的保证;机械加工的生产率与经济性问题;装配工艺的基本概念及工艺方法;现代加工方法基本概念。

  2.考试要求:

  ①了解:了解生产过程、制造过程、加工工艺过程的各种基本概念、加工过程的各种误差因素、基准与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和保证位置精度的方法、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生产率与经济性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现代加工工艺的形式和基本方法。

  ②理解:理解产品质量和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和保证方法、质量与加工因素的关系、误差统计与分析方法、机械加工中的振动与产生的原因、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的工艺方法、生产类型与经济性的关系。

  ③掌握:掌握工艺规程设计及各种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加工误差因素的分析方法、加工受力变形计算、工艺尺寸链设计、工序时间的组成和降低方法、定位误差计算。

  3. 参考书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世昌等,2001.8

  446材料力学

  1.考试内容

  ①杆件基本变形(轴向拉、压、扭转、平面弯曲)的内力和内力图及平面弯曲时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杆件基本变形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材料轴向拉、压时的机械性能。②一点处的应力状态,二向应力状态的解析法和图解法,主应力、最大剪应力,简单三向应力状态(一个主应力及其方向已知),与平面应力状态相应的应变状态,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广义虎克定律,组合变形的强度。③杆件的应变能,功能原理,功的互等定理,单位载荷法及结构变形和位移的计算。④结构静不定问题及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⑤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o⑥交变应力的概念,材料的持久极限,构件的持久极限,构件的疲劳强度。⑦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压杆的柔度,中柔度杆的直线经验公式。⑧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其中包括:平面图形的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积,平行称轴公式,转轴公式及主惯性轴。

  2.考试要求

  ①了解: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性质的实验方法,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失效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②理解:圆截面扭转与非圆截面扭转的差异,平面弯曲与非平面弯曲的差异,材料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及应力应变间的本构关系,强度理论,压杆失稳的原因,结构的约束情况对结构静定或静不定的影响。

  ③掌握:结构内力的分析方法(截面法),绘制内力图;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危险截面的内力及其应力分布和危险点,根据应力状态或应变状态、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问题;根据结构的基本变形及单位载荷法计算结构的变形或位移,解决结构的刚度问题;根据结构的约束情况,确定结构的静不定次数,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问题;根据功能原理和动荷系数的方法,解决水平冲击或铅垂冲击问题;根据压杆的柔度,解决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3.参考书目

  《工程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梅凤翔、周际平、水小平,2003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上、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梅凤翔、周际平、水小平,2003

  考试内容为参考书目的第9章—第17章,第22章,共10章。

  447高等代数

  1.考试内容

  ①一元多项式理论:最大公因式与因式分解,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有理系数多项式;②行列式:行列式的计算及性质,Laplace展开定理。③线性方程组理论:Cramer法则,Gauss消元法,n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④矩阵:矩阵的运算,方阵的行列式,矩阵的逆,分块矩阵,初等矩阵,广义逆矩阵。⑤二次型:二次型的化简,标准形与唯一性,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实二次型的分类。⑥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基底、维数、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及它们的交与和,线性空间的同构。⑦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矩阵与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Jordan标准形。⑧欧氏空间:向量的内积,标准正交基,度量矩阵,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正交矩阵,正交变换。

  2.考试要求

  ①了解:代数基本定理,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定理,高斯引理,广义逆矩阵,线性空间的同构,正交变换。

  ②理解:n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矩阵的秩,矩阵的可逆性,实二次型的分类,线性空间的维数,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Jordan标准形。

  ③掌握:行列式的计算,Laplace展开定理,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求解及解的结构,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利用分块方法计算矩阵,化简二次型的方程,正定性的判别,求线性空间的维数与基底,基变换与坐标变换,求子空间的交与和,求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求标准正交基。

  3.参考书目

  《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数学系,1998

  448理论力学

  1.考试内容

  ①运动学:点的运动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方程,平面运动刚体的速度瞬心,速度投影定理,刚体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刚体的复合运动。

  ②静力学:力对坐标轴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力偶,力系的主矢和对某点的主矩,力系的简化,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桁架的内力计算,带摩擦的平衡问题。

  ③动力学:质点系的质心,刚体对某轴的转动惯量,力的功,质点系的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质点系的动量,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的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对某点的动量矩,质点系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和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定律,刚体运动微分方程,刚体达朗伯惯性力系的简化,达朗伯原理及其应用,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

  2.考试要求

  ①了解: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描述,约束和自由度,力系的最简结果,桁架的特点及内力计算方法,摩擦定律,刚体的质心和规则刚体(细长直杆,圆盘等)对中心惯性主轴的转动惯量,动力学基本定理及其守恒定律,达朗伯原理与动量原理的关系,虚位移原理求解平衡问题的特点。

  ②理解:用弧坐标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速度瞬心,加速度瞬心,曲率中心,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尤其是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科氏加速度),常见约束的约束力特点,纯滚动圆盘的运动描述和所受摩擦力特性,物体平衡与力系平衡的差别,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刚体的平动、定轴转动、平面运动的动能、动量、动量矩及达朗伯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虚位移概念和虚位移原理。

  ③掌握:用速度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两点速度关系的几何法或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速度分析,用两点加速度关系的投影法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加速度分析,用点的速度合成公式和加速度合成公式对平面运动刚体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力系的主矢和对某点的主矩的计算,最简力系的判定,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带摩擦平衡问题的求解,物系动力学基本特征量(动能、动量、动量矩、达朗伯惯性力系的等效力系等)的计算,动能定理的积分或微分形式的应用,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守恒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物系动力学问题,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

  3.参考书目

  《工程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梅凤翔、周际平、水小平,2003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上、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梅凤翔、周际平、水小平,2003

  考试内容为参考书目的第1章-第3章,第5章—第8章,第19章-第21章,共10章。

  449量子力学

  1.考试内容

  ①基本概念:波函数,平面波,基态,表示力学量的算符,厄米算符,简并,对易关系,表象,自旋,幺正变换,变分法,狄拉克符号,泡利原理,碰撞过程和散射截面。

  ②薛定谔方程,定态薛定谔方程的解法,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氢原子,态叠加原理,态的表象,算符的矩阵表示,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述。

  ③定态非简并微扰理论,定态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与时间有关的微扰理论。

  ④自旋与全同粒子。

  2.考试要求

  ①了解:碰撞过程和散射截面,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氦原子基态(变分法),与时间有关的微扰理论,光的发射与吸收,选择定则,光谱的精细结构,两个角动量的耦合,全同粒子的特性,简单塞曼效应。

  ②理解: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氢原子的波函数,角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与本征值,态的表象,算符的矩阵表示,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述,跃迁几率,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两个电子的自旋函数。

  ③掌握: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算符的本征值方程,本征函数和本征值,一维无限深势阱和线性谐振子,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厄米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动量与角动量算符,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测不准关系,线性谐振子和占用数表象,定态非简并和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电子的自旋算符和自旋函数。

  3.参考书目

  《量子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世勋,2001

  450设计理论

  有关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参考书目请考生咨询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452 英美文学与文化

  1.考试内容

  本科目要求考生掌握英美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概况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

  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考试具体内容如下:英国文学历史和作品:自桥叟以来的诗歌;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戏剧;自17世纪以来的散文和小说;美国文学历史和作品: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诗歌;自18世纪以来的散文、小说及戏剧。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概况。

  2.考试要求

  基本掌握英美文学历史知识,掌握一般文学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并能分析英美文学各个时期主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影响;着重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人文思想家、重大事件、社会变革进程等。

  3.参考书目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伟仁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伟仁

  《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入门》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永涛

  453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

  1.考试内容

  ①导论 :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性质与意义。

  ②商品经济 :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商品与货币 ( 商品的二因素。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价值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信用 )。

  ③经济制度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经济运行 :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 市场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企业制度。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 ) .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⑤经济发展: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本大纲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准确理大纲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专业术语。

  运用所掌握的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 , 比较、分析和评价某些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3、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逄锦聚、洪银兴、林岗等

  二、西方经济学

  1.考试内容

  微观经济学:供求与局部均衡。 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均衡。博弈论的类型。生产要素定价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

  2.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本大纲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②准确理解大纲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原理、专业术语。

  ③运用所掌握的西方经济学原理 , 比较、分析和评价某些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3.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高鸿业主编(分微观、宏观两册)

  454英语专业综合(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概况)

  1.考试内容

  本科目要求考生掌握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考试具体内容如下:

  ①语言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语音、音系、形态学、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基本知识;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学流派及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计算机关系等。

  ②英国文艺复兴的诗歌、戏剧和散文;英美18—19世纪散文;英美19—20世纪小说;英国18—20世纪诗歌;美国19—20世纪诗歌。

  ③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概况。

  2.考试要求

  ①理解语言的特性和功能,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理论,弄懂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与思维、文学、文化、心理和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知识分析名篇名段。

  ②具备基本的英美文学知识,掌握一般文学理论,了解并能分析英美文学各个断代中主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及创作风格。

  ③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及其对当前全球的影响,理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变革进程等。

  3.参考书目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胡壮麟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伟仁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伟仁

  《英语国家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余志远主编

  455日语语言专业

  1.考试内容

  ①日语语言。包括语言的特性、音声音韵、词汇学、语法学、句法、语篇分析等系统的语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际问题分析;日语古语基础知识。

  ②日本文学。主要包括日本文学史概况、近代日本文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③日本国家概况。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2.考试要求

  ①了解语言研究的一般视点和基本方法,掌握日语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

  ②了解日本文学发展的进程,掌握并能分析近代日本文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③了解日本的国家概况。

  3.参考书目

  《日本语概说》,加藤彰彦、佐治圭三等编

  《日本国家概况》南开大学出版社,刘笑明编著

  456软件理论基础(含离散数学、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

  ※ 离散数学部分

  1.考试内容

  ①命题逻辑: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真值表,等价公式,重言式,蕴含式,对偶,范式,推理理论。

  ②谓词逻辑:谓词,命题函数,量词,变元的约束,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前束范式,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③集合与关系:集合,集合的运算,直积,关系,关系的性质和运算,等价关系、偏序关系。

  ④函数:基本概念,逆函数和复合函数,基数,基数的比较。

  ⑤代数结构:基本概念,半群,群,子群,环和域,同态与同构。

  ⑥图论:图的基本概念及矩阵表示,欧拉图,哈密尔顿图,平面图,图着色,树,生成树,根树,应用。

  2.考试要求

  在理解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和图论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掌握:

  ①命题公式及真值表的构造方法,主析取、合取范式,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

  ②谓词、量词,前束范式,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③集合的运算,幂集,关系矩阵与关系图,关系的性质,关系的复合和闭包运算,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函数的性质及运算。

  ④运算的性质,群的概念、群的运算及性质,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同态与同构,环和域。

  ⑤图的概念,图的矩阵表示,欧拉图与哈密顿图及其判定定理,平面图、对偶图及欧拉公式,树的定义,生成树、最小生成树、根树、最优树及其应用。

  3.参考书目

  《离散数学》,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左孝凌

  ※ 操作系统部分

  1.考试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第十八章。要求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操作系统与硬件及其它软件的关系;了解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规范;了解操作系统对各部分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存储器管理中,要求对它的各种管理方案,通过比较掌握它们的分配算法、保护措施和优缺点;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在UNIX和DOS(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实例中的应用和实现技术,了解UNIX和DOS(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实现机理、实现基本功能所涉及的数据结构和使用的算法。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2.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操作系统对各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为了使考试更好地进行考试,提出对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对需了解的,要求考生能够记忆考核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原理、重要结论、特征、特点等)。对需理解的,要求考生能够领会和理解考核知识点的内涵和一定的延伸。熟悉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需掌握的,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内容要点,并能运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应用题。

  第一章 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观点、操作系统的管理功能、操作系统的服务观点(操作系统的三个基本类型)。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设置目的、多道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多道程序的软硬件的支持和特点、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的特性、操作系统的衡量标准以及操作系统的设计规范。

  第二章 进程管理

  了解:进程控制原语、消息缓冲通信、资源分配图及死锁概念、死锁的检测算法。

  理解:进程调度的功能、时机和方法、线程的概念和线程与进程的比较。

  掌握:进程的定义及描述、进程控制块的组成和描述、进程的状态及其相互转换的条件、何谓互斥、同步、及临界区、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信号量和P、V操作的概念、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理解并掌握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和读者和写者问题、何谓死锁、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预防死锁的三种措施、银行家算法。

  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

  了解:作业的输入和状态、分时系统的作业控制、作业控制的理解:作业调度的功能、多道程序执行的调度算法。

  掌握:单道程序执行的特点、调度的基本原理和评估标准、处理机调度的三个级别、五种调度算法、周转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 CPU的多态的引入:管态和目态、系统调用的概念和执行过程。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

  了解:请求分段存储管理、覆盖与交换实现的基本原理。

  理解:虚地址、实地址、地址重定位、地址重定位的方法、可变式分区分配原理和分区的保护方法、碎片的概念、页式管理的实现原理(动态地址变换过程)、请求调页的缺页中断处理过程、何谓抖动和进程的工作集、多级页表的引入和copy-on-write机制的实现原理。

  掌握:存储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分区管理的分配策略、如何分页、分块,分段的物理意义、地址映射概念、重定位的时机和区别、实现分页管理所需的数据结构及各自的作用、实现分段管理所需的数据结构及各自的作用、分段与分页的区别、虚拟存储器管理的基本思想及相应的三种管理策略。

  第五章 文件管理

  了解:文件的保护与保密、文件的存储介质的特点、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及多级树型目录结构、理解:文件的概念及文件系统的功能、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文件卷的概念、文件控制块的作用及内容、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文件记录的成组与分解、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文件的打开与关闭设置的目的和实现功能。

  第六章 设备管理

  了解:通道的分类及输入与输出方式、I/O系统的任务与功能。

  理解:设备的分类及相应的分配策略、数据传输采用的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理解设备独立性的概念、影响磁盘传输速度的三个关键参数。

  掌握:SPOOLING系统的核心思想、磁盘调度策略、设置缓冲区的作用及组织方式。

  第七章 至 第十三章

  以UNIX系统V作为重点,对LINUX一般了解。

  了解:UNIX系统V操作系统的特点。

  理解:1)UNIX进程的控制及调度 以及影响调度的两个参数、2)UNIX存储管理的特点、实现机制及所需的相应的数据结构、3)文件系统的特点、文件卷的组成、文件目录的组成和I节点的组成,一个打开文件需要的数据结构及相互关系、4)UNIX设备管理中的缓冲技术的实现原理、5)UNIX几种交互进程通信方法:管道、消息缓冲等。

  第十四 章至第十八章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2006年考研时开始使用)

  掌握:WINDOWS 2000的基本组成和功能、WINDOWS 2000的进程和线程的控制及调度、WINDOWS 2000 的主存管理的实现机制和特点、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的实现机制和文件的恢复的特点、WINDOWS 2000的设备管理的单层及多层驱动的实现机制和特点。

  ※ 数据结构部分

  1、考试内容

  ①基本概念。什么是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的描述和算法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②线性表。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简单应用与实现。③栈和队列。栈的特性和基本操作,栈的简单应用与实现。队列的特性和基本操作,队列的简单应用与实现。④串。串及其操作,串的存储结构,串基本操作的实现。⑤数组和广义表。数组的定义及顺序存储结构,矩阵的压缩存储,数组简单应用。广义表的定义与基本操作,广义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广义表的递归算法。⑥树和二叉树。树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叉树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二叉树的存储方法,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与二叉树的关系。简单应用。⑦图。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图的应用:图的连通性问题,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最短路径。⑧动态存储管理。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边界标识法,伙伴系统,无用单元收集。存储紧缩。⑨查找。顺序表的查找,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B-树和B+树,哈希表。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外部排序。⑾文件。文件的基本概念,顺序文件,索引文件,ISAM文件和VSAM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多关键字文件。

  2、考试要求

  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问题的求解方法、程序设计方法和一些典型数据结构的算法。要求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理解主要算法,能够估计主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能够使用C/C++语言编程实现算法。

  3、参考书目:

  严蔚敏,吴伟民编,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57计算机技术基础(含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

  ※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

  1.考试内容

  一。概述:①存储程序概念; ②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①带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的表示;②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③字符数据的表示;④十进制数串的表示;⑤奇偶校验码;

  三。指令系统:①指令格式;②寻址方式;③堆栈与堆栈操作;④指令类型;

  四。运算方法和运算器:①定点+、-运算;②补码的溢出判断;③基本运算的实现;④定点*、/运算;⑤规格化的浮点+、-、*、/算法; ⑥十进制加法运算;

  五。主存储器与存储体系:①存储器的基本概念;②RAM、ROM的特点;③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和控制;

  六。CPU组织:①控制器的基本概念;②CPU的整体结构;③微程序控制原理;

  七。外部设备:①数字磁记录原理及常见磁表面存储器;②常见的I/O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八。输入/输出系统:①主机与外设的连接;②程序查询方式及接口;③中断系统及接口;④DMA方式及接口;⑤通道控制技术;⑥总线技术。

  1.考试要求

  ①了解存储程序概念;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存储器的基本概念;控制器的基本概念;数字磁记录原理及常见磁表面存储器;常见的I/O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通道控制技术;总线电路和总线管理技术。

  ②理解带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的表示方法;字符和汉字的表示方法;十进制数串的表示方法;奇偶校验方法;指令的操作码与地址码结构;堆栈与堆栈操作;常见指令类型;定点和浮点+、-、*、/运算算法;补码的溢出判断;进位的产生与传递;基本运算的实现;十进制加法运算;RAM、ROM的特点;CPU中常用寄存器的作用;微程序控制原理及微程序控制器的构成;接口与端口概念;程序查询方式及接口。

  ③掌握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各种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由存储芯片构成存储器);指令执行的过程与微操作序列;微指令的编码方法;中断系统及接口;DMA方式及接口。

  2.参考书目

  《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修订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蒋本珊

  ※ 操作系统部分

  1.考试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第十八章。要求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操作系统与硬件及其它软件的关系;了解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规范;了解操作系统对各部分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存储器管理中,要求对它的各种管理方案,通过比较掌握它们的分配算法、保护措施和优缺点;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在UNIX和DOS(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实例中的应用和实现技术,了解UNIX和DOS(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实现机理、实现基本功能所涉及的数据结构和使用的算法。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3.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操作系统对各种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为了使考试更好地进行考试,提出对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对需了解的,要求考生能够记忆考核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原理、重要结论、特征、特点等)。

  对需理解的,要求考生能够领会和理解考核知识点的内涵和一定的延伸。熟悉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对需掌握的,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内容要点,并能运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应用题。

  第七章 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观点、操作系统的管理功能、操作系统的服务观点(操作系统的三个基本类型)。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设置目的、多道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多道程序的软硬件的支持和特点、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的特性、操作系统的衡量标准以及操作系统的设计规范。

  第八章 进程管理

  了解:进程控制原语、消息缓冲通信、资源分配图及死锁概念、死锁的检测算法。

  理解:进程调度的功能、时机和方法、线程的概念和线程与进程的比较。

  掌握:进程的定义及描述、进程控制块的组成和描述、进程的状态及其相互转换的条件、何谓互斥、同步、及临界区、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信号量和P、V操作的概念、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理解并掌握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和读者和写者问题、何谓死锁、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预防死锁的三种措施、银行家算法。

  第九章 处理机调度

  了解:作业的输入和状态、分时系统的作业控制、作业控制的理解:作业调度的功能、多道程序执行的调度算法。

  掌握:单道程序执行的特点、调度的基本原理和评估标准、处理机调度的三个级别、五种调度算法、周转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CPU的多态的引入:管态和目态、系统调用的概念和执行过程。

  第十章 存储器管理

  了解:请求分段存储管理、覆盖与交换实现的基本原理。

  理解:虚地址、实地址、地址重定位、地址重定位的方法、可变式分区分配原理和分区的保护方法、碎片的概念、页式管理的实现原理(动态地址变换过程)、请求调页的缺页中断处理过程、何谓抖动和进程的工作集、多级页表的引入和copy-on-write机制的实现原理

  掌握:存储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分区管理的分配策略、如何分页、分块,分段的物理意义、 地址映射概念、重定位的时机和区别、实现分页管理所需的数据结构及各自的作用、 实现分段管理所需的数据结构及各自的作用、分段与分页的区别、虚拟存储器管理的基本思想及相应的三种管理策略。

  第十一章 文件管理

  了解:文件的保护与保密、文件的存储介质的特点、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及多级树型目录结构。

  理解:文件的概念及文件系统的功能、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文件卷的概念、文件控制块的作用及内容、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文件记录的成组与分解、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文件的打开与关闭设置的目的和实现功能。

  第十二章 设备管理

  了解:通道的分类及输入与输出方式、I/O系统的任务与功能。

  理解:设备的分类及相应的分配策略、数据传输采用的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理解设备独立性的概念、影响磁盘传输速度的三个关键参数。

  掌握:SPOOLING系统的核心思想、磁盘调度策略、设置缓冲区的作用及组织方式。

  第七章至第十三章

  以UNIX系统V作为重点,对LINUX一般了解。

  了解:UNIX系统V操作系统的特点。

  理解:1)UNIX进程的控制及调度 以及影响调度的两个参数、2)UNIX存储管理的特点、实现机制及所需的相应的数据结构、3)文件系统的特点、文件卷的组成、文件目录的组成和I节点的组成,一个打开文件需要的数据结构及相互关系、4)UNIX设备管理中的缓冲技术的实现原理、5)UNIX几种交互进程通信方法:管道、消息缓冲等。

  第十四章 至 第十八章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2006年考研时开始使用)

  掌握:WINDOWS 2000的基本组成和功能、WINDOWS 2000的进程和线程的控制及调度、WINDOWS 2000 的主存管理的实现机制和特点、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的实现机制和文件的恢复的特点、WINDOWS 2000的设备管理的单层及多层驱动的实现机制和特点。

  ※ 数据结构部分

  1、考试内容

  ①基本概念。什么是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的描述和算法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②线性表。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简单应用与实现。③栈和队列。栈的特性和基本操作,栈的简单应用与实现。队列的特性和基本操作,队列的简单应用与实现。④串。串及其操作,串的存储结构,串基本操作的实现。⑤数组和广义表。数组的定义及顺序存储结构,矩阵的压缩存储,数组简单应用。广义表的定义与基本操作,广义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广义表的递归算法。⑥树和二叉树。树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叉树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二叉树的存储方法,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与二叉树的关系。简单应用。⑦图。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图的应用:图的连通性问题,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最短路径。⑧动态存储管理。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边界标识法,伙伴系统,无用单元收集。存储紧缩。⑨查找。顺序表的查找,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B-树和B+树,哈希表。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外部排序。⑾文件。文件的基本概念,顺序文件,索引文件,ISAM文件和VSAM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多关键字文件。

  2、考试要求

  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问题的求解方法、程序设计方法和一些典型数据结构的算法。要求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理解主要算法,能够估计主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能够使用C/C++语言编程实现算法。

  3、参考书目:

  严蔚敏,吴伟民编,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58运筹学

  1.考试内容

  线性规划的概念、建模、图解法及单纯形法;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对偶单纯形法与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建模及表上作业法;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动态规划的应用;排队论的基本概论、到达和服务时间的概率分布;M/M/1型、M/M/C型排队系统的分析;一般服务时间M/G/1模型;经济分析—系统的最优化。

  2.参考书目:

  《运筹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吴祈宗

  《管理运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韩伯棠

  460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部分

  1.考试内容

  ① 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字符串、指针变量,变量的初始化、变量存储类型;

  ② 运算符与表达式: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和优先级、表达式、类型转换;

  ③ 程序的控制: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语句、数据的输入输出;

  ④ 函数: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参数传递、带参数的主函数、函数的递归;

  ⑤ 结构与联合:构造数据类型的概念、结构的定义与引用、联合的定义与引用、链表;

  ⑥ 文件:文件的概念、文件指针、文件的打开、关闭及操作;

  ⑦ 编译预处理:宏定义、文件包含、条件编译。

  2.考试要求

  ①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

  ② 学会使用一种开发环境开发应用程序。

  ③ 掌握基本的排序算法,以及穷举、递推、递归等算法。

  3.参考书目

  《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编著

  《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吴伟民

  461法学综合(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

  《中国宪法

  1、考试内容

  ①宪法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渊源与宪法的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的作用;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②宪法基本制度: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选举制度;国家机构。

  ③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修改;违宪审查的概念和模式;宪法的实施保障。

  2、考试要求

  ①了解本大纲所包含的宪法中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②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学说,明确宪法的精神实质;掌握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与原理。

  ③运用宪法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宪政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3、参考书目

  周叶中,《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民法

  1、考试内容

  ①总论:民法概述,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主体。民事权利客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与期限。

  ②物权:物权的概念和效力,所有权,共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

  ③债权:债的概念和特征,债的履行,债的保全和担保。合同的订立,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合同责任。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

  ④人身权:人身权概述,人格权,身份权。

  ⑤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概述、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侵权责任。

  2.考试要求

  ①了解民法的体系、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理解并掌握我国民事主体的类型及其相关制度,民事权利客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的概念及其内容。

  ②理解有关物权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熟知所有权、共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概念和特征,了解他物权的各种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③掌握债的概念、债的履行、债的保全和担保的基本内容。理解合同的订立,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合同责任的相关内容。能区分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与其他民事行为的区别。

  ④理解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具体人格权的类型。掌握身份权的概念和类型。

  ⑤熟悉侵权行为概念和特征,理解侵权归责原则,掌握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区别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了解特殊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归责原则。区分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的不同。

  3.参考书目

  魏振赢,《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刑法学

  1.考试内容

  ①刑法总论:刑法的创制、刑法的体系和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的四个基本要件与刑事责任。正当行为。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刑罚的目的、体系与种类。量刑制度。行刑制度。刑罚的消灭。

  ②刑法各论: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2.考试要求:

  ①了解刑法的创制与刑法的体系,刑法的效力范围,刑罚的目的、体系与种类,刑罚消灭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②理解犯罪概念、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故意犯罪过程中停止形态的具体表现,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共同犯罪的司法适用,刑法分罪重点罪名的区别与联系。

  ③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的四个基本要件,共同犯罪,单位犯罪,量刑制度与行刑制度。

  3.参考书目:

  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462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统计

  1.考试内容

  本考试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其中心理学研究方法着重从心理学研究中各种实验设计的理论、方法方面进行考察。心理与教育统计主要是针对心理学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考察如何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②研究的设计、③研究的取样、④实验和准实验、⑤心理测验理论和测量方法、⑥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⑦基本统计图表、基本统计分析、⑧相关分析、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抽样原理及方法等。

  2.考试要求

  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各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心理统计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

  掌握: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具体方案研究心理学问题,能够根据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3. 参考书目

  《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重鸣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463 细胞生物学

  1.考试内容:

  细胞生物学历史发展概况;细胞基础知识;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包括细胞形态观察方法,细胞组分分析方法及细胞培养和显微操作技术;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与染色体;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包括转录前水平的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翻译和翻译后加工水平的调控;细胞增殖与调控;细胞骨架;细胞分化和癌细胞:包括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细胞发育的潜能,细胞质,细胞间及环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再生及癌细胞;细胞衰老与死亡:包括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理论,细胞凋亡;细胞起源与进化。

  2.考试要求:

  细胞生物学是一切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近年来,它成为一门迅猛发展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概念与方法学的引入,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大大拓宽,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因而,本课程对学生打下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①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②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③能运用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分析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④熟悉细胞生物学领域近年的重大进展。

  3.参考书目:

  《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翟中和主编。 2001

  465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课程是公共管理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报考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考生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试。本课程的考试成绩是对考生本人学习成绩的认定,也是对考生录取条件、入学资格进行评估鉴定的重要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是依据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可作为参加本课程考试的考生考前复习的参照性内容。

  1.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在考查行政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准确掌握行政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容,理解其实质及现实意义。

  2、能够运用行政管理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能够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考核内容分为十二章。

  考核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考核知识点、了解、掌握、重点掌握几个层次。其含义是:

  1、 考核知识点:要求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正确地领会和再现它们。了解:作为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考生应有所了解和熟悉的内容。

  2、 掌握:在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对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综合,能恰当用实例说明概念和原理或用概念和原理分析实例。

  3、 重点掌握:是各章节的核心内容。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深入理解各原理之间的关系,能综合各原理的内容加以运用,灵活地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章 绪论

  考核知识点:行政的概念、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的主体和客体、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了解:行政管理与政治、与立法和司法、与管理的关系、我国国内对公共行政的理解、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

  掌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学的性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掌握:行政管理学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趋势(历史原因、发展分期、发展趋势)、我国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 行政职能

  考核知识点:行政职能的含义、行政职能的特征、行政职能体系、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了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入世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掌握: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我国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重点掌握: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行政组织

  考核知识点:行政组织的概念、组织的构成要素、行政组织的类型。

  了解: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含义及意义、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掌握:行政组织的领导体制类型、行政组织的权力体系类型、行政组织机构类型、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

  重点掌握: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政府组织机构改革的目标、原则。

  第四章 行政环境

  考核知识点: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的特点。

  了解:行政环境的理论依据、行政环境的类型。

  掌握: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重点掌握:中国行政环境分析。

  第五章 行政领导

  考核知识点:领导的含义、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的含义、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的作用。

  了解: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情境理论。

  掌握:行政领导者的职位、特点、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行政领导者的责任、行政领导制度。

  重点掌握:行政领导方法、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第六章 公共政策

  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了解:公共政策的类型、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掌握: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制定。

  重点掌握:公共政策评估。

  第七章 行政决策

  考核知识点: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决策的特点、行政决策的类型、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行政决策在行政过程中地位和作用。

  了解:行政决策体制(构成要素、类型)、行政决策方式、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

  掌握:行政决策的一般步骤、完全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复合决策过程。

  重点掌握:渐进决策、混合扫描决策。

  第八章 行政执行

  考核知识点:行政执行的含义、行政执行的特点、行政执行的原则、行政执行的过程。

  了解:行政与执行的关系、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

  掌握:政府的行政执行过程、行政执行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重点掌握:控制行政执行过程的方法。

  第九章 人事行政

  考核知识点:人事行政的含义、人事管理的任务、人事管理的主要原则、人事行政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

  了解:人事行政的基本职能、公务员的含义和范围、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掌握: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特点和内容。

  重点掌握:职位分类制度、选拔任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

  第十章 财务行政

  考核知识点:财务行政的概念、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务行政的职能、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决算、税收和税收制度、财政管理体制。

  了解: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国家预算的作用、国家预算的形式、税收分类、公债、财政政策。

  掌握:税收管理体制、财政分税制、我国的税制改革。

  重点掌握: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考核知识点:行政监督的基本概念、行政监督的特点、行政监督的类型和机制。

  了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掌握:结构性监督、违法违纪监督、党内监督。

  重点掌握:行政监察、审计监督。

  第十二章 行政改革

  考核知识点:行政效率、行政效果、行政改革。

  了解: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的关系、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式。

  掌握:行政改革的基本过程分析、改革动因和改革目标。

  重点掌握:行政改革的内容、我国的行政改革。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分数:150分为满分(90分为及格线)

  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

  题型比例:选择题约占20%,解释概念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20%,论述题约占20%,案例分析题约占20%.

  2.参考书目

  《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2000年12月第4次印刷。彭和平编著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夏书章主编

  468 工程流体力学

  1.考试内容

  ①基本概念: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分类、作用在流体质点上的力及其特征、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音速与马赫数、气体流动的状态参数。

  ②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动量定理、一元气体等熵流动基本方程。

  ③流动过程的分析计算: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及其应用、管内有损失的一元流动计算、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一元气体等熵流动。

  2.考试要求

  ①了解:流体静力学微分方程及其解、连续性微分方程及其物理意义、流线与迹线的定义及其微分方程、N-S方程的物理意义、Euler方程及其积分、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塞现象。

  ②理解: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产生流动损失的原因及流动损失的分类、伯努利方程的使用条件、动量定理的应用、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的应用、一元气体等熵流动的滞止参数和临界参数。

  ③掌握:流体静力学计算、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及其应用、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基本方法、一元气体等熵流动。

  3.参考书目

  《流体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也影,1999.6.

  469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1. 考试内容

  ① 系统、系统工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的概念,运输系统结构的分析,运输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分析;

  ② 运输系统的预测方法,网络图的组成、绘制和优化;

  ③ 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指标体系、技术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系统决策的概念,不确定型运输决策,风险型运输决策,运输系统对策;

  ④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作用与发展,道路交通三要素及其交通特性分析,交通量和行车速度的特性,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要求及方法,交通流的统计理论、排队理论、跟驰理论和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

  ⑤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概述,通行能力计算,交通规划的程序和方法,交通规划的评估与效益分析,车辆停放设施分类、规划与设计;

  ⑥ 交通管理与控制概述,道路交通法规,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道路交通组织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高速道路的交通控制。

  2. 考试要求

  ①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作用与发展,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要求及方法,道路交通法规;

  ②理解:基本概念,不确定型运输决策,风险型运输决策,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交通规划的评估与效益分析,高速道路的交通控制,道路交通组织管理;

  ③掌握:运输系统结构的分析,运输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分析,运输系统的预测方法,网络图的组成、绘制和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指标体系、技术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对策,道路交通三要素及其交通特性分析,交通量和行车速度的特性,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流的统计理论、排队理论、跟驰理论和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通行能力计算,交通规划的程序和方法,车辆停放设施分类、规划与设计,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3. 参考书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刘舒燕。2001

  《交通工程总论》。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徐吉谦。 2002

  470爆炸与安全技术

  考试内容

  (1) 爆炸和爆轰的基本概念;一维等熵流动的基本理论;起爆机理以及炸药感度的基本概念;爆轰参数爆轰波稳定传播的基本理论;CJ爆轰参数的计算;非理想爆轰的基本概念;凝聚炸药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故障树(FTA)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和应用;安全决策方法和应用,灰色理论与安全预测。

  2. 考试要求

  掌握爆炸和爆轰或系统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3. 参考书目

  《爆轰物理学》,兵器工业出版社,张宝平、张庆明、黄风雷

  《安全系统工程》,煤炭工业出版社,张景林,崔国璋主编

  471 管理学

  1、考试内容

  管理的基本概念、组织管理的环境,中外管理思想发展史和各种管理理论、管理的计划职能、管理的组织职能、管理的领导职能、管理的协调职能、管理的激励职能、管理的控制职能、中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管理形式和特点、管理种的伦理道德问题、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等。

  2、考试要求

  第一章 掌握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职能,管理对象,管理的特性,管理的作用与意义,企业的含义

  第二章 掌握管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梅奥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管理思想包含的八个学派的内容。

  第三章 掌握计划的含义、性质、意义、类型、形式,计划的过程,常用的计划方法。

  第四章 掌握组织的含义、职能、类型,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变革的动因和组织变革的方式,组织创新,扁平化结构的含义,学习型组织的含义,企业再造的含义。

  第五章 掌握控制的含义,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控制的过程,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原则,控制的方法,控制的典型领域。

  第六章 掌握领导的含义,人性假设理论,典型的领导理论,领导决策的条件,领导决策的过程,企业领导者觉背的素质。

  第七章 掌握激励的含义,激励理论,激励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第八章 掌握团体的概念,团体的类型,处理冲突的方法,冲突管理,沟通方式,沟通渠道,非正式团体,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九章 掌握比较管理学的理论,各国管理模式的异同。

  第十章 掌握企业道德,管理道德,职业道德,管理与伦理的关系。

  3.参考书目:

  《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乔中

  472激光原理

  1.考试内容:

  包括激光的基本原理,辐射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激光谐振腔腔模理论,高斯光束及其传输与变换特性,激光的振荡特性,各种典型激光器的工作特性,以及常用的激光技术等。

  2.考试要求:

  各部分内容要求掌握以下知识点:

  ①激光的基本原理:光的相干性及其描述,激光的特性;

  ②辐射场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的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及受激吸收基本概念,辐射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谱线加宽及线型函数,激光的速率方程;

  ③激光谐振腔腔模理论:腔模的基本概念,共轴球面腔稳定性条件,开腔模式物理概念和衍射理论分析方法,方形共焦腔自再现模,一般稳定腔的等价共焦腔模式计算,非稳腔几何自再现波型;

  ④高斯光束: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利用q参数讨论高斯光束的传输与变换,高斯光束自再现变换与稳定球面腔光场结构,光束的传输与变换特性;

  ⑤连续激光器的工作特性:小信号稳态增益,增益饱和,烧孔效应,激光器振荡阈值及稳态工作特性,最佳输出及最佳透过率,频率牵引,单模激光器线宽极限;

  ⑥脉冲激光器:多模振荡的速率方程,脉冲激光器的工作特性;

  ⑦典型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染料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

  ⑧常用激光技术:选模、调Q、调制、锁模技术等。

  3.参考书目:

  《激光原理与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阎吉祥主编。2004年

  《激光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炳琨,高以智等。2000年第4版

  473经济学基础

  1.考试内容

  ①供求理论:需求、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供给、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供求理论的

  运用。

  ②弹性理论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③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理论。

  ④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成本及成本函数,短期成本、长期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⑤市场结构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的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完全垄断市场特点及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的均衡;寡头垄断市场特点及分析模型。

  ⑥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2、考试要求

  ①掌握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②掌握需求、供给,市场均衡;供给理论及其运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③掌握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条件;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④掌握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成本的含义,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⑤掌握各市场结构的特点,各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掌握各市场结构下的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分析方法和条件。

  ⑥掌握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干预的方法。

  3.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李健 唐伍湘 机械工业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74微生物学

  1.考试内容:

  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及微生物学的发展、地位及展望。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原核、真核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培养基,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微生物的产能、耗能代谢,代谢的调解,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真菌的生长与繁殖,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病毒概述,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毒粒的性质及病毒的复制,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亚病毒因子。遗传的物质基础,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质粒和转座因子,基因突变及修复,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微生物育种。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人体及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微生物进化的测量指征,细菌分类,微生物鉴定的特征和技术。工业发酵的菌种、发酵特征、发酵方式及发酵的主要产品,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2.考试要求:

  重点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以及微生物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研究的热点及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

  3.参考书目:

  《微生物学[M](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萍主编。 2000.7

  475应用经济学

  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大纲

  1.考试内容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易货贸易与现汇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国际价值、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特点、世界市场价格。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种类、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鼓励出口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法律框架与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术语的含义与作用、13种国际贸易术语。

  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条款:国际贸易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价格条款、运输与保险条款、国际贸易支付条款、国际贸易检验、索赔与仲裁条款。

  国际贸易贸易的基本程序:交易的磋商与准备、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

  国际贸易方式:经销、代理、寄售、展卖与拍卖、招投标、期货贸易、对销贸易、加工贸易。

  2.考试要求

  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2.理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积极意义。

  3.掌握国际分工与国际价值理论,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4.掌握国际市场的发展的新特点: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及作用。

  5.掌握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法律框架。

  6.熟悉13种贸易术语,掌握6种主要贸易术语的异同点,3种术语的变形。

  7.掌握国际贸易合同的基本条款及其具体运用。

  8.熟悉国际贸易的交易程序。

  9.掌握各种贸易方式的含义及其具体运用。

  第二部分 《经济学》大纲

  1.考试内容

  供求理论:需求、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供给、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供求理论的运用。

  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

  生产与成本理论:厂商,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成本、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市场结构理论:不同类型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及厂商的均衡,垄断市场特点及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的均衡;寡头市场特点及分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厂商与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及主要表现,微观经济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乘数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投资的决定、IS曲线,利率的决定、LM曲线,IS-LM分析。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周期及类型,乘数-加速数模型。

  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及其成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2.考试要求

  1.理解需求、供给,需求交叉弹性: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掌握供给理论及其运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边际效用分析中和无差异曲线分析巾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2.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理解各种成本的含义,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3.理解并掌握各市场结构的特点。

  4.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及价格的决定。

  5.掌握要素的合理投入,利润最大化原则。

  7.掌握各市场结构下的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分析方法和条件,以及厂商长期调整。

  8.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以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9.掌握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乘数理论,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效应。

  10.掌握投资决定的主要因素、IS曲线及其推导与移动,利率决定因素、LM曲线及其推导与移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状况分析。

  11.掌握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关系,财政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2.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涵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周期及类型,乘数-加速数模型。

  13.掌握通货膨胀及其成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

  3.参考书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修订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董瑾主编,2001年版。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2002年版。

  476教育管理学(二)

  1.考试内容:

  ①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教育财政、教育投资、教育效率、教育的经济效益、教育的规模效益、教育收益率等。

  ②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教育行政管理的手段、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教育制度;学校的组织形式和学校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学校与市场的关系。

  ③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问题:市场化教育改革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化、公平性问题,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公平性及其阻力,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问题。

  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成本的范畴,教育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意义和计量,教育投资的来源、比例、原则和国际经验,教育领域的供求问题。

  2.考试要求:

  ①掌握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②掌握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框架;

  ③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④了解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并用简单的教育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

  3.参考书目:

  《教育管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孝彬,1999

  《教育经济学(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靳希斌,2001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