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招生简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生招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入学考
北京工业大学06年招收研究生12
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招生简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北京工业大学 >> 文章正文
 >> 北京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老师杨庆生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老师杨庆生简介
北京工业…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9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杨庆生,男,中共党员。1962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

198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

1989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计算力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计算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2-1994年初在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4-1996年初在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6-2000年底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工作,任副教授。

2000-现在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作,工程力学系教授。

2002年1月香港大学工学院任访问学者。

2002年8月-2003年8月在德国Siegen大学机械工程系任访问教授。

研究领域:

新型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

复合材料力学,

细观力学,

计算力学,

聚合物与生物材料的多场耦合性能。

科研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复合材料界面与损伤的微结构与非线性性能关系的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材料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的一级子课题“典型材料与微结构的强韧化力学原理”;

主持完成两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基础”和“复合材料细观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

参加“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智能材料”(国家“863”项目预研项目)的课题研究和多项省部级课题。

现在主持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导电聚合物的热-电-化-力学行为的研究’

北京市教委科技开发项目:‘纤维复合材料细观力学设计的软件系统’等课题。

学术专著:

[1] 杨庆生,有限元法—理论、实现和发展,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材,2002。

[2] 杨庆生,《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与设计》,209千字,由铁路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2000年3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3] 陈浩然,杨庆生,短纤维复合材料线性与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复合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进展》,第五章,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国际学术期刊:

[4] Yang Q-S and Becker W.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for stress, strain and energy homogenization of orthotropic composite with periodic microstructure and non-symmetric inclusions. Accepted by 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

[5] Yang Q-S and Becker W. Effective stiffness and microscopic deformation of orthotropic plate containing arbitrary holes. Accepted by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6] Qing-Sheng Yang, Xi-Rong Peng and A K H Kwa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interfacial stresses in FRP-RC hybrid beams,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4, 31: 331-340.

[7] Qing-Sheng Yang and Qing-Hua Qin,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by BEM.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003,

[8] Qing-sheng Yang and Qing-hua Qin, Xi-rong Peng, Size effects in the fiber pull-out test, Composite Structures, 61/3 (2003), pp193 – 198.

[9] Qing-sheng Yang and Qing-hua Qin, Modeling the effective elasto-plastic properties of unidirectional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fiber bundles under transverse tension and shear load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344/1-2 (2003), pp140-145.

[10] Qing-sheng Yang, Qing-hua Qin and Dai-hua Zheng,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facial stresses of FRP-concrete hybrid structure, Composite Structures, 57/1-4 (2002), 221-226.

[11] Qing-sheng Yang and Qing-hua Qin, Fiber interactions and effective elasto-plastic properties of short-fiber composites, Composites Structures, 54 (2001) 523-528

[12] Qing-sheng Yang and Qing-hua Q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racking processes in dissimilar media, Composite Structures, 53 (2001) 403-407

[13] Xiong Zhu, Yang Qingsheng, The effective properties of fiber bundle reinforced composites under shear loading,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Materials (ICCM13), June 2001

[14] Peng Xirong, Yang Qingsheng, effect of specimen size on interfacial behavior for fiber pull out test,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Materials (ICCM13), June 2001

[15] D.H.Zheng, Q.S.Yang, The Failure Modes of Hyb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Materials (ICCM13), June 2001.

[16] Q. Yang, F. Wang: Micromechanics of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fiber bundles, Mesomechanics 2000 (Inter Conf. Proceedings), ed. by G C. Sih, Xi"an, China, June 13-16, 2000.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pp 735-740.

[17] Q. Yang, F Wang: A heuristic model of cracking in dissimilar media, Mesomechanics 2000 (Inter Conf. Proceedings), ed. by G C. Sih, Xi"an, China, June 13-16, 2000.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pp 729-734.

[18] Yang Q, Effectiv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with fiber-end cracks, Acta Mechanica Sinica, 1998, N2.

[19] Yang Q.,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mart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ICAM’96, 1996, Beijing.

[20] Yang Q.,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mart composites,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6, V9, N4

[21] Yang Q., Tang L., Chen H., Self-consistent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effective properties of inclusion media.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17, 1994, 247~257.

[22] H. Chen, Q. Yang, F. W. Williams. A self - consistent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to the inclusion problem. Computational Mater Sci, 1994, 2:301~307.

[23] Yang Q., Tang L., Chen H.,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 of unidirectional fiber composites for cyclic loadings,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V6, N1, 1993, 39~46.

[24] Chen H., Yang Q., A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for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ICCM-9, Madrid, Spain, 1993.

[25] Chen H., Yang Q., Predictions of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 for metal-matrix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ISCMS"92, Beijing, 1992.



中文学术期刊:

[26] 彭细荣,杨庆生,纤维拔出实验的样本尺寸效应,复合材料学报,2002,v10,84-89。

[27] 彭细荣,杨庆生,杂交结构的研究进展,力学与实践,2001,v23,1-7。

[28] 杨庆生,郑代华,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弹塑性性能研究,复合材料学报,2000,v17(1),122-125。

[29] 郑代华,杨庆生,多相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预测,铁道学报,2000,v22(2),86-89

[30] 杨庆生,智能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复合材料学报,1999,v15(1) (EIP99104807451)

[31] 杨庆生,郑代华,多相夹杂材料的有效性能,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1)。

[32] 杨庆生,郑代华,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4)。

[33] 杨庆生,杨卫,纤维复合材料的损伤韧度设计,复合材料学报,1998,v14(1) (EIP98104421597 )

[34] 杨庆生,杨卫,多相材料的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力学学报,1998,v17(3)

[35] 杨庆生,孙艳丰,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铁道学报,1997,v19(5).

[36] 杨庆生,杨卫,界面裂纹的路径选择与数值模拟,力学学报,1997,v29(3)。

[37] 杨庆生,杨卫,强韧化材料的细观力学设计,力学进展,1997,v27(2)。

[38] 杨庆生,杨卫,断裂过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力学学报,1997,v16(4)

[39] 杨庆生,智能复合材料的能量释放率与增韧机理,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21(4)。

[40] 杨庆生,智能复合材料的热力学行为,固体力学学报,1996,9(4)。

[41] 杨庆生,杨卫等,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参数设计,力学与实践,1996,18(3)

[42] 杨庆生,唐立民,陈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塑性变形和宏观力学行为,复合材料学报,V12,N3,1995。(EIP96012986682)

[43] 杨庆生,短纤维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模型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V34,N2,1994。(EIP95022590768)

[44] 杨庆生,纤维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体分比与应变率的影响,应用力学学报,V11,N4,1994。

[45] 杨庆生,陈浩然,单向复合材料的弹塑性行为研究,复合材料学报,V10,N4,1993。(EIP94011168638)

[46] 杨庆生,陈浩然,夹杂问题中的自洽有限元法和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性能,复合材料学报,V9,N1,1992。

[47] 杨庆生,陈浩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和松驰,计算结构力学及应用,V9,N4,1992。

[48] 杨庆生,复合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学报,V9,N4,1992。

[49] 杨庆生,陈浩然,唐立民,端头脱粘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V32,N6,1992。



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主要)

[50] 杨庆生,周期性微结构的有限元和边界元分析技术,第4届全国计算力学大会论文集,2003,北京。

[51] 杨庆生,郑代华,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的多机理增韧,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成立40周年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北京。

[52] 杨庆生,郑代华,含有任意夹杂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理论,第十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上海。

[53] 杨庆生,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进展。第十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大会报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上海。

[54] 杨庆生,郑代华,纤维束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大会,1998,北京。

[55] 杨庆生,杨卫,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损坏过程,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北京。

[56] 杨庆生,曾学贵,魏庆朝,高速铁路中的若干力学问题,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北京。

[57] 杨庆生,杨卫,复合材料细观破坏与韧性计算,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北京。

[58] 杨庆生,杨卫,强韧化材料细观力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第三届全国细观力学学术会议,1995,杭州。

[59] 杨庆生,复合材料中的应力三轴性,复合材料进展,航空出版社,第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1994,南京。

[60] 杨庆生,复合材料界面破坏力学,复合材料进展,航空出版社,第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1994,南京。

[61] 杨庆生,基于统一本构理论的有限元法,计算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第四届全国计算力学大会,1993,武汉。

[62] 杨庆生,计算细观力学进展,首届全国博士后学术大会文集,1993,北京

[63] 杨庆生,陈浩然,复合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的预测,第七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文集,1992,7,大连。

[64] 杨庆生,陈浩然,含有基体损伤的复合材料高温蠕变分析,第七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文集,1992,7,大连。

[65] 杨庆生,陈浩然,唐立民,复合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计算机模拟,第三届全国青年材料研讨会文集,1991,9,大连。

[66] 杨庆生,陈浩然,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全国复合材料新进展学术会议文集,1991,10,济南。

[67] 杨庆生,陈浩然,界面部分脱粘的多相介质的有效性能,第二届全国细观实验技术与计算方法研讨会文集,1991,10,西安。

[68] 杨庆生,陈浩然,两相介质中夹杂形状对有效性能的影响,第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0,10,合肥。

[69] 杨庆生,随机增强理论,计算数学增刊,科学出版社,第四届全国青年力学学术会议,1990,青岛。

教学:

高等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法》,《结构力学

复合材料设计》,《结构数值分析》,《细观力学》,《工程力学》等研究生或本科生十余门课程。

培养研究生多名。



奖励:

1997年国家教委高教司:优秀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二等奖(主要人员)。

1999年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

1998年优秀党支部书记和研究生班主任。

2002年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2003年北京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联系方式
  北京100022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程数值模拟中心  
  电话:(010)67392760 
  传真:(010)67391617
  电子邮件: qsyang@bjut.edu.cn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