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研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接收外校推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招生报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生初试
200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首都师范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博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博士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博士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6招收攻读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首都师范大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文章正文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曾维华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曾维华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7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曾维华 教授


出生年月: 1965年 6月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 100875
电话: 58802779
Email: zengwh@bnu.edu.cn
教育经历:
1982年9月-1987年9月,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学士学位,获工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获环境地学硕士学位
1993年3月-1996年9月,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年9月-199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
1996年9月-1996年11月,资源与环境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
1996年11月-1998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
1998年11月-今,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
研究领域:
水环境与水资源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信息学(3S、环境信息系统)
环境系统工程
水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社会任职:

获奖情况:
1999年,获199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二界“青年科技奖”
1994年,“七五”内蒙古草原牧场防护林区遥感综合调查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八五”全国环境统计系统软件,获环境保护科技成果奖
1992年,开县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移民安置的生态环境容量,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湄州湾新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与研究:
近5年完成的项目:
其中主持的项目有:
1.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攻关/科技部;
2.环保设备信息共享系统及其模型开发与研制,攻关/科技部;
3.中国主要污染行业资源环境信息共享系统与技术研究,攻关/科技部;
4.黄阁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广州环保局;
5.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综合整治工程咨询论证与环境影响评价,湖南省常德市环保局;
6.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湖南省常德市环保局;
7.中国主要污染行业无害化生产信息数据库的更新与体系化扩展,攻关/科技部。
作为学术骨干参加的项目有:黄河流域水资源再生评价与维持性机理研究,973/科技部。
主持的在研项目:
1.北京北环水系水质水量联合调度,863/科技部;
2.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委;
3.广州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广州市环保局;
4.广州南沙开发区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广州市南沙建设指挥部建设分局;
5.广州市南沙国际汽车城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广州市南沙建设指挥部;
6.北京通州区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北京市环保局。

论文专著:
1.Research on Risk Forecasting and Evaluating Mode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Vol17,No2:263-267;
2.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模型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5, Vol.25 No.4:180-184;
3.中国主要污染行业资源环境信息供系统开发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5,78(1):61-65;
4.非工程环保节水技术在京郊生态农业中的试验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1A):32-35;
5.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生态环境, 2004, Vol13,No4:528-531;
6.纳米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化工环保,2004,Vol24,No.6:426-428;
7.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信息发布系统,水资源保护,2004, Vol.20,No.6:12-15;
8.Water Resources Conflict Management in Watershed,ICEC2004,October 12-15 2004:816-822;
9.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n River Basin,ICEC2004,October 12-15 2004:808-815;
10.Web-GIS 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UWRSR evaluation,ISEIS2004,August 25-27,2004,Regina,Canada;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Archives, Volume 2 (2004), 854-859;
11.Research on the Universal Law of Evolving from an Environmental Risk of 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VOL IV:40-45;
12.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模式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 Vol23,No3:329-334;
13.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泾河流域降水空间变异规律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Vol18,No5:47-51
1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评价模型研究,环境工程,2003,Vol..21.70-72;
15.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主要城市为例,环境保护,2003,.No312:.27-29;
16.Method and Usage of Environmental Risk Accumulative Cost Benefit Analysis (ACBA) For Emergent Environmental Disaster,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III:1545-1551;
17.国内外水环境管理体制比较分析,重庆环境科学, 2003.25.1.2-4;
18.中国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初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3.12.92-95;
19.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上海环境科学, 2002.21.10.600-602;
20.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水科学进展,2001/Vol.12/No.2:276-279;
21.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中国环境科学,2001/Vol.21/No.2:173-176;
22.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共享系统建设,资源科学,2001/Vol.23/No.1:85-89;
23.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共享的可行性分析与总体规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Vol.10/No.45:81-84;
24.Theory and Practice on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for EST in Chin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formatic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1.10:412-419;
25.环境灾害学引论,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26.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361—364;
27.水资源及其集成评价模型,《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研究进展》,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100-106;
28.水资源冲突协同谈判刍议,人民黄河,2005年7月;
29.基于Web的排污权交易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人民黄河,2005年7月;
30.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预测,水资源保护,2005年5月;
31.环境管理的信息手段与中国主要城市环境行为评价,环境观察与评论,2004/Vol1/No1;
32.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论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5期;
33.黄河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影响因子分析,第二界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环境科学出版,2001年。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