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研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接收外校推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招生报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生初试
200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首都师范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博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博士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博士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6招收攻读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首都师范大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文章正文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何孟常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何孟常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7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何孟常 教授


出生年月: 1963年 3月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 100875
电话: 86-10-58807172
Email: hemc@bnu.edu.cn
教育经历:
1985年,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获学士学位
1992年,浙江农业大学环境保护系获硕士学位
1998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7-1995,8: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8,7-2000,6: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7-present: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

① 环境微界面化学和分子环境科学
基于现代仪器分析及高等结构分析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重金属和POPs等微量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吸附、分布和滞留的微观机理以及转化规律。重点研究微量污染物在矿物/微生物膜界面的化学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微观机理,不同来源天然有机质与微量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理。

② 水环境研究
研究重金属、POPs、石油烃以及与水质密切相关的非点源污染物(N、P)在典型水体中的分布、迁移扩散的动力学过程及环境行为。着重研究微量污染物在水/颗粒物界面的化学和微生物过程,水/沉积物界面过程及污染物二次释放机理,污染物在沉积埋藏过程中形态转化和降解机理,天然水体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及生态综合模型。

③ 污染生态化学
重点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重金属蛋白质结合形态及毒性评价,微量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污染物引起生态效应的化学原理、过程和机制。

④ 城市生态环境与生态城市规划
研究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城市生态安全调控方法;并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生态城市概念、内涵特征、目标指标以及建设模式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一套关于生态城市认识(观念范式)→生态城市表征(规则范式)→生态城市实践(操作范式)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生态城市范式),为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

欢迎对基础研究感兴趣、具有较好的化学或微生物基础的学生报考研究生。

社会任职:
中国土壤学会第九、第十届理事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2000-)
中国毒理学会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3-)
国际SCI刊物《Environmental Technology》编委(2005-)

获奖情况:
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
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地奥奖一等奖
1993年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
参与研究: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课题(2004CB418502):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水系典型污染形成过程及环境行为(课题负责人,2005-2009)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课题(2003CB415002):我国典型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演变历史及趋势(主要学术骨干,2004-2008)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477003):微量有机污染物在矿物/微生物膜界面的吸附和降解的微观机理 (项目主持,2005-2007)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77002):不同来源天然有机质与典型有毒有机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项目主持,2003-2005)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977002):环境介质中重金属锑的污染化学行为研究 (项目主持,2001-200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9010):黄河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主要研究人员,2003-2006)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771069):污染作物籽实中重金属分布、结合形态及毒性评估 (主要研究人员,1998-2000)
8.北京师范大学创新研究群体发展计划:环境模拟、规划与管理(群体成员,2003-2006)
9.中国博士后研究基金:粘土矿物对Sb(III,V)吸附、解吸及氧化还原动力学 (项目主持,1999-2001)
10.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污染作物籽实中砷的形态及稳定性研究 (项目主持,1999-2001)
11.广州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广州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咨询) (项目副主持,2000.12-2001.4)
12.广州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广州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 (项目副主持,2001-2002)
13.广州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广州市南部拓展区环境保护规划 (项目副主持,2002-2002)
14.广州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广州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文本 (项目副主持,2002-2003)
15.厦门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 (项目副主持,2003.1-7)
16.宁波市人民政府项目:宁波市生态城市规划研究(项目副主持,2003-2004)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乐安江-鄱阳湖区域水体重金属污染及生态效应研究 (主要研究人员,1995-1998)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如下:
[1]He MC (2003), Studies on distribution and binding forms of arsenic in polluted crop seeds, and their stabilities,TOXICOLOGY,191 (1): 19-19 (SCI收录)
[2]Mengchang He, JWC Wong and Jurong Yang (2002), The patterns of Cd-binding proteins in rice and wheat seed and their stability.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Health 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37(4): 541-551 (SCI收录)
[3]Mengchang He, Zijian Wang and Hongxiao Tang (2001). Modeling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heavy metals on aquatic ecosystems: 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cological model.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66/(1-3): 291-298 (SCI收录)
[4]Mengchang He, Jurong Yang and Yan Cha (2000). Distribution, removal and protein- bound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wheat seed.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Health Part A: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35(10): 1891-1899 (SCI收录)
[5]Mengchang He, Jurong Yang and Yan Cha (2000). Distribution, removal and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rice seed.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76(3/4): 137-146.
[6]Mengchang He, Jurong Yang (1999).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antimony on the rice during the period of germination and growth and antimony concentration in rice tissu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43/244: 189-196 (SCI收录)
[7]Mengchang He, Zijian Wang and Hongxiao Tang (1998). The chemical, toxic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tudies in assessing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Le An river, China. Water Research. 32(2): 510-518 (SCI收录)
[8]Mengchang He, Zjiang Wang and Hongxiao Tang (1997).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acidity and heavy metals in predicting the potential for ecological impact on the Le An river polluted by acid mine drainag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6(1): 67-77 (SCI收录)
[9]何孟常, 万红艳. 环境中锑的分布、存在形态及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化学进展,2004, 16(1): 131-135(SCIE收录)
[10]季海冰、何孟常*、赵承易. 环境中锑的形态分析研究进展,分析化学,2003,31(11): 1393-1398(SCIE收录)
[11]胡廷兰、杨志峰、何孟常、赵彦伟.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环境科学学报,2005,25(2):269-274
[12]何孟常、邓焕哲、李杏茹、云影. 土壤胡敏酸对菲的吸附特征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5
[13]孙 艳、何孟常*、杨志峰、李杏茹、谢孟峡. 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环境化学,2005
[14]李杏茹, 何孟常*, 夏星辉, 孙艳, 云影.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黄河小浪底至高村河段水体中的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2005
[15]何孟常、万红艳、吴波音. 城市问题及城市范式变迁,城市问题,2004, 6: 2-6.
[16]胡廷兰、何孟常、杨志峰. 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瓶颈要素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生态学报,2004,24(7):1493-1499.
[17]季海冰、赵承易、何孟常. 氢化物发生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天然水样中Sb(Ⅲ)和Sb(Ⅴ),理化检测-化学分册,2004, 40(7): 410-412.
[18]陆关祥、杨志峰、何孟常. 厦门市城市空间结构分布的自组织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6):825-830
[19]张小红、杨志峰、毛显强、何孟常、鱼京善. 广州市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分析及管理对策,林业科学,2004,40(4):22-26。
[20]何孟常, 季海冰, 赵承易. 锑(III)在合成性δ态-MnO2表面的氧化机理,环境科学学报,2003, 23(4):483-487。
[21]何孟常, 云影. 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评价,环境化学,2003, 22(2):127-131。
[22]万红艳、何孟常*. 我国市场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城市改革与发展,2003,(6):28-30。
[23]徐 俏、何孟常、杨志峰、毛显强、鱼京善. 广州市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9(2):268-272。
[24]何孟常, 王子健. 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和等级模型评价乐安江水体重金属污染. 生态学报, 2002, 22(1): 80-86.
[25]何孟常, 杨居荣. 水稻籽实中砷的结合形态特征及其稳定性,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141-1144.
[26]何孟常、季海冰、赵承易、谢军、吴宪明、李志峰. 锑矿区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3):417-420。
[27]何孟常. 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规划,特区城市管理,2002,1: 17-20。
[28]杨志峰、徐俏、何孟常、毛显强、鱼京善.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360-364。
[29]何孟常, 杨居荣. 水稻籽实中蛋白质-Cd、Pb结合体及其稳定性.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21(2): 213-217.
[30]何孟常, 杨居荣. 小麦籽实中蛋白质-Cd、Pb结合体及其稳定性. 环境化学, 2001, 20(2): 124-128.
[31]何孟常、杨居荣. 污染小麦籽实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及其稳定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37(1):126-130.
[32]何孟常. 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51):165-167。
[33]杨居荣、何孟常、查燕、刘虹. 水稻籽实中Pb的分布及其结合形态,农业环境保护,2001, (20)3: 129-132。
[34]何孟常, 杨居荣, 查燕, 宋薇. 污染作物籽实中砷的分布及其结合形态初探. 应用生态学报, 2000,11(4): 625-628.
[35]杨居荣、何孟常、查燕、刘虹、张平. 稻、麦籽实中Cd的结合形态,中国环境科学,2000,20(5):404-408。
[36]查燕、杨居荣、刘虹、何孟常、张平. 污染稻、麦籽实中镉、铅的分布及其存在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2):268-273。
[37]查燕、杨居荣、刘虹、何孟常. 污染谷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加工过程的影响,环境科学,2000,21(3):52-55。
[38]何孟常, 王子健, 汤鸿霄. 乐安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 环境科学, 1999, 20(1): 7-10 (EI收录)
[39]何孟常, 杨居荣.水质模型、生态模型及计算机模型软件,环境科学进展,1999,7(3):62-69.
[40]何孟常、杨居荣,环境样品毒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及应用,上海环境科学,1999,18(6):289-291。
[41]何孟常. 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评价方法,环境科学进展, 1998, 6(5): 9-19.

著作编写:
[1] 杨志峰、何孟常、毛显强、鱼京善、吴乾钊.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科学出版社,2004
[2] 何孟常(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 (修订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3] 何孟常(编委),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何孟常(参编),《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

(Update 2005-04-20)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